白马寺与少林寺,印乐法师与释永信

我的朋友们,这两天因为少林寺释永信事件,我的电话频繁响起,不少朋友知道我与登封少林寺和洛阳白马寺都有些渊源,故而打来电话询问我的看法,甚至八卦一些内幕。

7月27日,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,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正接受调查。7月28日,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公告,同意对释永信的戒牒予以注销。7月29日,原洛阳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已任少林寺住持。

消息一出来,网络上果然是锣鼓喧天,大有破鼓乱人捶,墙倒众人推之势。其实这个事情,私下流传已是有些时日了。

图片[1]-白马寺与少林寺,印乐法师与释永信-甲午子易学网

前天我也发表了一篇文章《功名利禄:人生的真正修行》,其中就有我的看法,不过说的比较隐晦,这里再展开说一下。

中国自古以来,便有释儒道三家之说,这里指的是“家”,而非“教”。佛家、儒家和道家,与佛教、道教,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“家”字,讲究的是洞察世道人性的智慧,是思想,是世界运行规律的根本所在。它是朴素的智慧,像孔夫子说的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”,是告诉你如何认清自己的位置,做好自己该做的事。 “教”字,则指向一个世俗的组织,是以“家”的根本为基础的世俗团体。

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产生,远比佛教和道教组织的出现要早得多。一旦修行之人,重“教”不重“家”,重形式而不重精神,那么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,就会让人难以保持清醒。正如甲午子常说,一个人越聪明,若路线错了,知识越多反而越反动。

图片[2]-白马寺与少林寺,印乐法师与释永信-甲午子易学网

释永信无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,不论是把握住了机遇,还是运气使然,事实是他把少林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庙带上了全球闻名之路。但是,他忘记了根本。宗教,其本质是以修行为主,而非以商业为重,它应当重精神而不重形式。在世俗洪流之中,如何平衡个人与功名利禄,这实在是一个大难题,也是最顶级的修行。

再来说一下洛阳白马寺与登封少林寺的关系。其实去过洛阳游玩的朋友便会知道,这两个寺庙离得非常近,驱车沿着国道,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。少林寺所在的登封,如今是县级市,归郑州直管,但在1983年之前,登封一直隶属于洛阳管辖,所以说在少林寺声名大噪之前,它也曾被称为“洛阳少林寺”。为什么少林寺最终没有留在洛阳?原因在于当时那个年代的特殊性,1983年之前的登封,经济非常落后,非常穷,是一个“包袱”。否则,现在大家就可以看到,洛阳白马寺、洛阳少林寺、洛阳龙门石窟,这三大佛教圣地都将齐聚洛阳。

说起来,甲午子去洛阳白马寺的次数,远比去少林寺要多,尽管它们的路程相仿。除了与白马寺的渊源更深一些外,最主要的原因是白马寺的门票价格一直都很亲民,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在30到40元左右,并且持有皈依证或旅游年卡的话,更是完全免费。少林寺呢,问问本地人就知道了,本地人都很少去,它更像一个需要花高价的景点。

白马寺除了作为景点,更重要的是其寺庙的属性:有免费的素斋僧饭,有免费的茶水,有“释源大讲堂”,有僧人在寺内种田。那里没有喧嚣,没有推销,没有导游举牌吆喝。虽然也有适度的商业化,但修行与商业化的平衡做得非常好。这一点上,印乐法师功不可没,能在商业化的大潮中坚守一份本心,实属不易。

图片[3]-白马寺与少林寺,印乐法师与释永信-甲午子易学网

再来说说佛教派别。少林寺一直传承的是禅宗。而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,素有“释源祖庭”之称,足见其在汉传佛教中的深远影响力。但正是因为其官办和“释源”的属性,白马寺并未专修某个特定的佛教派别。也许有朋友会问,佛教怎么还有这么多派别?当然有,佛教有八宗:法性宗、法相宗、天台宗、华严宗、禅宗、净土宗、律宗、密宗。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的山门和传承。普通人看来,这宗派林立,是不是显得很复杂?

所以,回到甲午子开头所讲的,“佛家”与“佛教”、“道家”与“道教”,两者本质不同。一旦用上“教”这个字,它就是一个组织,一个团体,就必然会牵扯到世俗的功名利禄、世俗的斗争。各种派别、各种利益关系相互裹挟,身处其中,如何还能好好修行呢?

正如我常说的,躬身入局,日拱一卒。印乐法师担任少林寺住持,做正确的事,即使慢一点,也比做错的事跑得快强上万倍。少林寺喧嚣了这么多年,是时候该静一静了。回归修行之心,回归佛家本源,方能长久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