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学说流传至今,是古代先贤在实践生活中总结的哲学思想,是人们文明生活组成的重要部分。古代先民认为,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,分别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。

五行是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。
什么是火赖木生
火赖木生,木多火塞:这句话的原文为“火赖木生,木多火炽”。当初一行看到这句话时就感觉不对,查工具书核实,此“炽”字以与原文原意相违背。在《汉语大辞典》里,“炽”字是热烈旺盛的意思,故与原文之意明显不符。原文的意思是火本赖木生,但木若生火生的太过就是反生为克了,故在这个讲义里我把这句话改为“木多火塞”。遇此类型的八字,若沐旺之太过,应取火化泄旺木为用神,次取金为用。
火赖木生案例赏析
乾造
丁 壬 丙 丁
亥 寅 子 酉
大运:辛丑,庚子,己亥,戊戌,丁酉,丙申,乙未,甲午,此命7岁起运。
此命丙火生于寅月,天干月上壬水紧克,自身又坐子水,丁火又被壬水所合,所以只赖于月支寅木来生,也可以说是火赖木生。
综合分析,年月干支相合化为木气(时支见酉金,赖子水泄化,寅亥合化确立),造成杀星失去理会,财气阻于门户。立判命主是个寒儒,终身陪伴在三尺讲台,应该是从事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。
古人云:“五行休囚,得救助而气实。”透于月干的壬水七杀,自坐寅支处病宫休地。却得亥、子二重禄刃强根承托,又得时支酉金正财为水源资扶。紧贴日元病火,攻身实是可畏。妙在年透丁火劫财紧贴壬水七杀而相合,由于劫财合杀,化解掉七杀凶顽的攻身威协。
年月双柱干支相合,干为丁壬相合,支为亥寅相合,干支上下都合化为木。表象上看来增強了资扶丙火日元的力度,实质上造成了危害日元丙火的生机。丁壬相合,劫财丁火化为木,日元丙火失去一个帮身伙伴。亥寅相合(亥合寅夺丙),日元丙火失去四支中唯一仅存的寅内人元丙火之根。因此,年月双柱的干支合化,是消除表面的攻身危险,却产生内里的损身灾害。笫-,半局合化为木为印绶,很可能成为印多变枭印多灭子的新的命局病症。符合五行生克原则:“火赖木生,。”笫二,寅月明为三阳开泰,实是阴威尚在,余寒犹存。以损失火行元气的代价换来不能生火的阴湿之木,是得不偿失的有害结果。
寅月丙丁同见,丙夺丁光。虚浮的劫财丁火,盖头克酉只能是有心无力。这样由时支正财酉金生助日支正官子水,再生助亥寅的化木。既增加正官子水拘身的力度,又增加木气的湿度,从而呈现出生扶日元丙火的功能效应微乎其微。
自然界一直是处于平衡状态,要归功于阴阳之间的平衡与制约,也要归功于五行相生相克,因有了二者的制约与平衡,才能都达到融洽。
按照道教的观点,人们所认识的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力量构成的。而火和木则是其中的两种元素。根据阴阳学说,火属于阳,木属于阴。「阳」和「阴」处于对立的状态,却又互相依存着,平衡纠缠、相得益彰。火赖木生就是体现了这种关系。
火将木烧焦、变熔,但火并不是毁灭木的“凶手”,相反,火还能帮助木焙干、灭虫、净化空气,保护生态。而木则为火提供了燃料,它是火产生的必要条件。因此,火和木的关系可以说是“合则生、离则死”。
火赖木生不仅仅表述了一种自然现象,更是一种哲学思考的体现。「依赖」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,只有互相依存,才能实现和谐共处。不同的事物之间虽然存在着对立,但相互依存、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生命力得以延续的源泉。
在现代社会,我们也可以从火赖木生中得到深刻的启示。社会发展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,但资源却是有限的,如果我们像烧错木一样滥用资源,最终将导致环境恶化、生态失衡等不良后果。因此,我们应该学会像火和木那样相互依存、相互促进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总之,火赖木生这句话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生动形象的描述,而是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世界和社会关系的探索和想象。今天,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和道德概念,寓意着和平、和谐和发展。






